
发布时间🕺🏽:2022-11-24
浏览次数:621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广大青年应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告诉我们👲🏼,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2022年11月23日🙆🏻♀️,研工部部长彭宗祥、版艺门徒党委书记张华带领30余名师生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奥运冠军、二十大代表钟天使的家乡。师生一行通过沉浸式党课📯、户外采风和田间劳动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海沈村在实现乡村振兴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在海沈村党群服务中心,我校研工部部长彭宗祥、版艺门徒党委书记张华和海沈村村支部书记庄平共同揭牌🏊🏽♂️,海沈村成为我校又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上海门徒娱乐平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沈村🤼♀️,版艺门徒辅导员张丽为大家带来一次沉浸式党课。青年强🫄🏽🦒,则国家强。这节党课以“视频+讲述”的形式生动讲述了海沈村的发展变化🤙🏼,也讲述了奥运冠军钟天使是如何发挥所长🧛🏽♂️,以骑行文化,带领“冠军村”,骑出振兴加速度。在党课的最后,几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开展了自己对乡村振兴的讨论🐑。
学习二十大沉浸式党课
党课现场
在“惠民农盟”党建品牌引领下,惠南镇形成“印象惠南”特色品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网红冠军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海沈村以“骑迹乡村・乡匠海沈”为主题,做好“农业+”文章🧑🏫,在冠军的带领下,骑出了振兴的加速度🧛🏼♂️。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师生先后参观了海沈村村史馆、海沈村花卉基地🛌🏿、海沈村乡创空间、钟天使荣誉室、海沈村家门口服务中心、“村风里”乡村CBD等多个文化点,了解海沈村在集体设施用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情况🦕🤹🏻♀️。乡创项目促进了村庄改头换面📳,带动了三产融合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吸引了众多新鲜血液“流入”村庄,激发出了发展的无限活力。
参观调研海沈村乡创空间
行走的课堂——钟天使荣誉室
骑行文化以“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为支柱产业✢,海沈村正走在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上。 “一粒米”是海沈村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据悉,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海沈村全村1658亩耕地已完成农田林网和灌溉设施建设,水稻实现高标准💂🏽♀️、规模化种植。在村民的指导下👩💻,师生积极开展割水稻的工作🧑🎨,带好手套,拿起镰刀,不顾泥泞🧑🏻🏭,齐心协力将稻田打开一条通道。看似简单的动作,重复若干次便会令人疲惫📤。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与劳动技能水平📈。在劳动过程中,师生们感叹劳动的辛苦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版艺门徒李硕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割水稻对技术要求不高,收割的时候是一直要俯背的,很耗腰力,而且在泥田里行走每一步都是一个深坑啊🏋🏻♂️,要不断在坑里拔出自己的脚▪️,再放下去再拔起来🧑🏼🍼,不然根本寸步难行!很耗腰力! 体验下来手疼,脚疼👯♀️,腰酸,这就是我的感悟。之后我一定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鞠涛等5名同学,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稻田创作𓀝,艺术绘制丰收“新画卷”👞。
师生稻田收割稻谷感悟劳动艰辛
学生鞠涛板绘作品【骑迹驿站】和【田野】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在一场“丰收”的喜悦中落下帷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专注力、创造力和行动力,而且可以增强大局观念⛹️♂️、合作意识,还能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学校充分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后,学校将以多种形式开展此类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在帮助乡村建设的同时,帮助上理学子向“真善美新”进发🤾🏿♀️。
合影留念